本网讯(美术与设计学院 陈珍)今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雷锋精神。一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滴水,一个个学生志愿者就像涓滴之水汇成江河,涌向大海,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梁娇是17级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党员,她积极响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倡议,跟随响水助力微梦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小组,协助清华园小区、城东社区对出入小区的车辆进行登记排查、去当地大有敬老院送口罩,为老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说:在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战士,作为党员更应尽自己一份力量。
江珊是17级产品设计专业的预备党员,她主动向居委会主任请缨,参与所住江韩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对湖北地区返乡人员进行劝返和登记上报;还自掏腰包购买消毒液,对全小区进行消毒。
陈媛媛是17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班学生,她通过央视新闻了解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经过14天自我隔离后,于2月2日到甘肃省玉门市新市区兰新社区报名参加了为期7天的一线抗疫工作。她每天在小区内进行入户摸排,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提醒居民做到尽量少出门、不聚会,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对散居楼院进行消毒。
翟羽佳是16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1班的学生党员,她敏锐意识到,在危难时刻应该挺身而出,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联系当地社区,要求加入志愿者团队。社区将她编入退伍军人服务组织,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默默奉献了青春热血。
张民珍是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班学生,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友谊新村卫健办志愿者服务团队,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排查登记返长人员情况,对小区住户及门面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和录入,每天在小区卡口同样的提醒要重复上百次,但她始终耐心细致为每一位居民讲解自我防护常识。
丁艳桃是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班的预备党员,在家隔离14天后,她主动参与所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村口值班对出入车辆进行排查登记,将外省回乡人员登记入册,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本村绘制疫情防控宣传画;并将自己了解到的疫情发展趋势告诉村民,提醒乡亲们不走亲访友,不聚集,各自在家里做好自我防护。
李杉是17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班学生,她寒假返乡后在雄县龙湾道务三村防疫点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每天在疫情防控点站岗,登记出入人员,在村内宣传防疫知识,提醒村民少出门、戴口罩、不聚会,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冯悦是17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班学生,其小姨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寒假在家,她看着小姨早出晚归、挨家挨户为居民宣传抗疫知识,排查登记武汉返乡人员情况,每晚回家都疲惫不堪,于是萌生了加入志愿服务者团队的念头。从2月9日开始,冯悦便全力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穿梭忙碌于小区各楼栋,或者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或者拿着喇叭在各路口宣讲,或者在社区卡口值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承诺。身边共产党员的一举一动,让冯悦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提笔写下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告白。这封来自战“疫”一线的入党申请书、志愿书,同时也是火热的请战书、决心书,彰显着美术与设计学院优秀青年学子在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张悦是2016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班学生,在疫情发生后,她提前回到实习岗位上,与太原市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一同奋斗在车间,把车间当战场,加班加点制作防疫口罩。复工至今几乎无休息的工作,长时间坐在缝纫机前身体疲惫的她意志仍然坚定、不计回报,也不叫苦喊累,责任和担当鞭策着她从最初每天加工600只口罩到现在每天加工近1000只口罩,速度越来越快,截止到2月25日,她已加工了近2万只口罩。
王馨悦是19级服装与服饰设计2班班长,当了解到家乡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值守后,她于2月28日下午毅然掏出自己积攒多年的压岁钱,购买了方便面、一次性手套、医用口罩等物资,来到高新区老庄子镇政府,亲手捐赠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接着,她又跟随父亲来到老庄子镇管辖的小城子村,给抗疫一线村民送去医用口罩200个、酒精消毒液10瓶、一次性手套200副、速干消毒凝胶5瓶、火腿肠50根等慰问物资。她说,身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涓滴成河,静水深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学生志愿者的“一滴水”正汇聚成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不竭力量,同时学生志愿者们也用助力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雷锋精神。
(图:陈珍 责任审核人:李钰清 李伟)